实验室抄纸器的具体操作步骤:
(一)纸浆浇铸
1.调整网部位置
确保抄纸器的网部处于水平或略微倾斜(根据抄纸器的设计要求,一般是微微倾斜以利于纸浆流动和脱水)的位置。可以通过调节网部两端的支撑装置或螺栓来调整其角度。
检查网部的张力,通过张力调节装置使网部保持适当的紧绷状态。网部太松会导致纸浆分布不均匀,太紧则可能影响网部的使用寿命和纸张成型效果。
2.倒入纸浆
缓慢地将搅拌均匀的纸浆悬浮液倒入抄纸器的浆槽中。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,尽量使纸浆平稳地分布在网部上方。可以从浆槽的一端开始,沿着槽的长度均匀倾倒。
控制纸浆的倒入量,一般根据纸张的定量(单位面积的质量)要求和抄纸器的尺寸来确定。例如,如果需要抄造定量为[X]g/m?的纸张,且抄纸器的有效面积为[Y]m?,那么纸浆的绝干纤维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出,再根据纸浆浓度换算成悬浮液的体积量。
1.真空抽吸(如果有此功能)
对于一些配备真空装置的抄纸器,在纸浆倒入后,启动真空泵。真空作用会使纸浆中的水分迅速脱除,有助于纤维的交织和纸张的初步成型。
调节真空度,不同的纸浆和纸张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真空度。过高的真空度可能会导致纸张结构过于紧密,过低则脱水效果不佳。一般从较低的真空度开始,逐渐调整到合适的值。
真空抽吸时间也要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控制,一般在数秒到数十秒之间。当观察到纸张已经初步成型,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脱离网部时,即可停止真空抽吸。
2.自然滤水
如果没有真空装置或者真空抽吸完成后,让纸张在网部上进行自然滤水。在这个过程中,纸浆中的水分会逐渐渗透通过网部排出。
注意观察纸张的成型情况,确保纸张在整个网部区域均匀成型。如果发现有局部积水或纤维堆积不均匀的情况,可以轻轻晃动抄纸器或用工具(如玻璃棒)小心地引导纸浆流动,使其分布均匀。
(三)压榨
1.调整压榨部压力
根据纸张的类型和质量要求,调整压榨辊之间的压力。一般来说,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压力调节装置(如手轮、液压装置等)来设置。对于薄型纸张,压力相对较小;对于较厚的纸张,可以适当增加压力。但压力过大可能会压溃纸张纤维,影响纸张的物理性能。
在调整压力时,要先将压榨辊分开,调整好压力后,再慢慢将纸张送入压榨部。同时,要注意两侧压力的平衡,避免纸张出现一边厚一边薄的情况。
2.送入纸张压榨
小心地将初步成型的纸张从网部转移到压榨部。可以使用镊子、铲子等工具辅助操作,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纸张,以免弄脏或破坏纸张表面。
让纸张缓慢地通过压榨辊,保持一定的速度。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纸张在压榨过程中出现褶皱或破裂,速度过慢则会影响实验效率。在压榨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纸张的脱水情况和厚度变化,确保压榨效果符合要求。
(四)干燥
1.选择干燥方式
实验室抄纸器常见的干燥方式有自然干燥、烘缸干燥和红外干燥等。自然干燥是将纸张放置在通风良好、干燥的环境中让其自然晾干,这种方式简单但干燥时间较长。烘缸干燥是通过将纸张贴合在加热的烘缸表面,利用热传导使纸张干燥,干燥速度较快,但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,避免纸张过热变色或产生气泡。红外干燥则是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纸张,使其水分蒸发。
根据实验要求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。如果对纸张的干燥速度要求不高,且需要避免高温对纸张性能的影响,可以选择自然干燥;如果需要快速干燥纸张,可以采用烘缸干燥或红外干燥,但要严格控制干燥参数。
2.干燥操作(以烘缸干燥为例)
将经过压榨的纸张小心地贴合在预热好的烘缸表面。烘缸的温度一般根据纸张的材质和厚度来设置,通常在[X] - [Y]℃之间。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纸张纤维受损,过低则干燥效果不佳。
控制纸张在烘缸上的停留时间,一般通过调节烘缸的转速来实现。停留时间过长会使纸张过度干燥、变脆,时间过短则可能干燥不彻*。在干燥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纸张的颜色和状态,防止出现异常情况。如果采用红外干燥,要将纸张放置在红外辐射源的适当位置,调整好辐射强度和时间。
(五)揭纸
1.等待纸张冷却(如果需要)
如果采用加热干燥方式,在揭纸之前要等待纸张冷却。因为热的纸张比较脆弱,容易在揭纸过程中破损。可以让纸张在干燥环境中自然冷却一段时间,或者使用风扇等辅助冷却设备加快冷却速度。
2.小心揭纸
使用镊子、铲子或手指(如果允许)等工具,小心地将干燥好的纸张从抄纸器上揭下来。在揭纸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纸张撕裂。如果纸张与抄纸器表面有粘连,可以先用少量清水或有机溶剂(根据实际情况)润湿粘连部分,然后再轻轻揭下。
将揭下的纸张放在平整、干净的表面上,进行检查和后续处理。检查纸张的外观质量,如是否有孔洞、褶皱、纤维束等缺陷。
